古典音樂的「AIR」裡,最有名的是巴哈的II.Air, bwv1068,又稱《G弦上的詠嘆調》(Air on the G string),被譽為不輸帕海貝爾《卡農》的經典小品。
巴哈的四首管弦組曲之一。這一首的第二樂章 Air 因為曾被德國小提琴家 August Wilhelmj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而風行於世。 所謂 Air,有歌調或旋律之意,是慢板、有抒情歌調子的管弦樂曲的名稱,源自於歌劇的 Aria 或Arial,後者是歌劇中的主要獨唱曲部分,通常由三部組成∶第一部為主題,第二部為第一部的對比,第三部以華麗的風格重複第一部的曲調。
在巴哈的《樂隊組曲第三號》誕生百餘年後,十九世紀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(August Wilhelmj,1845 ~1908)對這首作品的第二樂章作了改編,將第一小提琴聲部的曲調由D大調改為C大調,樂器上以小提琴獨奏為主,輔以大鍵琴伴奏,同時又將旋律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,由此命名為《G弦上的詠歎調》。
此曲一經上演便廣受大眾歡迎,成為流傳廣泛的不朽經典。然而追根溯源之後,人們才知道這原是巴哈的傑作。百餘年來,這首《G弦上的詠歎調》以其純樸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渾厚、豐滿音色,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家以及愛好者們鍾愛的曲目。有意思的是,聽過《G弦上的詠歎調》的聽眾遠要比知道《巴哈樂隊組曲第三號》的人多;而在如今大多數的唱片封面上,《G弦上的詠歎調》的作者欄上並沒有"August Wilhelmj",而肯定是"J.S.BACH"。
我的三观(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)
17 hours ago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